王天是一位在仕女画创作中不懈追求的青年画家,近年来在国画界崭露头角,并且显示出了旺盛的艺术发展潜力,欣观近作,展幅品味之余有所得,此简录一二。
仕女画是中国画中的特有题材,最早出现“仕女”一词的是唐朝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周昉……又攻士女,为古今冠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评价周昉曰:“初效张萱,后则小异,颇极风姿。全法衣冠,不近闾里”,说明了仕女画的主要表现的是贵族妇女的闺阁生活。这是唐代的仕女画发展的状态,延至后世,北宋《图画见闻志》曾记载:“士女宜富秀色委婧之态”、“盖写化蝶之余思”。从而可见古代画界多从绘画反映现实生活以及“形神”论的角度来考量仕女画的艺术价值,近世中国画面对西方绘画观念以及表现手法的冲击,曾有几度变革,可用波澜壮阔一词略表其状。反观今日仕女画的创作状态,继承了传统仕女绘画中的清新淡雅之气息、幽怨独居之意境,但是在绘画与生活的关系上有迥异于前人的变革,尤其是人物形象和笔墨造型的处理方式上,其中的人物不再是某一具体的女性形象,甚至不是某一类型的女性,而是画家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和不同心境中对仕女形象的综合印象,董欣宾、郑奇在《中国绘画对偶范畴论》一书中精辟的概述了这一观点:“不是客观的自相描写,而是客体与主体贯通后的一种类相追求。”从而使得仕女画更加关注于笔墨形式的构成与创造,通过画面整体的神韵表达,传达画家的情与思、心与境。
王天对于仕女画的发展有着清晰的认识,并且顺应这一艺术创作潮流,从实践的角度提供给我们精致而又有内涵的视觉审美对象。《清秋图》一画,人物仅用寥寥数笔“率勾”而成,氤氲的墨色占据了画面大部分面积,反衬出素衣女子脱俗高洁的形象特点,笔墨与人物意蕴的对比与融合恰到好处,几近“得意忘象”之境,显示出了画家对理想化形象的超时空的观察能力和艺术处理的高超技巧。
荷花仕女是王天经常表现的题材,水、水中的荷花可以说是仕女画中被反复表现的内容,这来自于人们对于女性如水、如花性情的象征比附,早在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笔下,就有这样的例子:他的《洛神赋图卷》以三国时期曹植的《洛神赋》为内容,画面中的洛神,衣带飘举,凌波而至,美目凝视,委婉从容,借助于洛水和岸边植物的映衬,人神相恋、若即若离的境界被完美表现出来。王天善于在画面当中表现荷花,常以荷叶的大面积泼墨来表现写意画的形式美,《芙蓉不及美人妆》一画,综合运用了多种写意技法,植物葱茏,湖石有致,画面的形式感丰富,也显示了仕女画集合多种绘画的综合性特点,在清代,高崇瑞在《松下清斋集》中就曾说:“极天下名山胜水,奇花异鸟,惟美人一身可以兼之,虽使荆关泼墨、崔艾挥毫,不若仕女之集大成也”, 仕女画的综合性由此可见。
我们也可以看到王天在题材上的有益拓展,《独立小桥风满袖》一画,高士策杖徐行山林,让我们想到《庄子逍遥游》中的仙人形象:“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此幅画面绝俗飘逸,格调高古,让我们看到了王天对于不同类型人物的把握能力。
王天的从艺道路执着而丰富,一路走来,从砥砺而行到今天献身于艺术院校的美术教育,可谓脚踏实地,加之多年来大江南北的艺术游历,都提供给了他进行下一步艺术探索的人生底蕴。近年来王天又负笈京城,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师从著名画家杜滋龄先生,专注于写意人物画的学习和创作,无论是从国画的修养还是笔墨的蒙养上都跨入了新的境界。从最近一个时期的新创作上来看,笔墨更加有韵味,可以见得集中而具文化氛围的研修对于画家艺术的提升作用。同时也让我们感觉到了画家艺术创作能力的爆发,和向新的艺术境界进发的潜力。
与王天交往,领悟到了质朴,观王天艺术,心神俱静。是为记。
2008年5月于北京寓所
注:张澎系首师大美术博士